蜡助剂在涂层材料的用途极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增强涂层爽滑、手感性能
2、提高耐污力、增强防水性能
3、提高抗划伤/擦伤性能
4、提高抗高温粘连性能
5、影响涂层光泽,部分蜡助剂可以帮助消光
按照蜡的来源蜡助剂可简单分为天然的与合成的, 其中,天然的蜡主要来自于动植物与化石;合成蜡则主要为化学合成的聚烯烃蜡, 如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四氟乙烯蜡等。 蜡助剂就产品形态可分为微粉蜡和乳化蜡, 微粉蜡虽然制备相对简单, 而且易于存放和运输, 但由于粉化的蜡助剂在水性涂料制备中不如其他几种方便添加和均匀分散,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为了方便蜡助剂在涂料体系中的加入, 将其直接乳化或者先粉化后乳化而制成蜡乳液、蜡微分散体和蜡分散体, 三种液态存在的助剂很方便地加入到水性涂料体系。蜡乳液(狭义)是指粒子是呈规则的球状,其粒径很小,大约分布在10-500纳米的微小范围内的水性蜡。水性蜡分散体粒径要比蜡乳液大,并且分布在1-15微米的均匀范围。蜡微分散体与蜡分散体之间的区别在于它的粒径,蜡微分散体粒径较小,范围是0.5-3微米。
大多数水性表面涂层配方中的蜡作用都在改变涂层表面性能上,比如提高涂层滑爽度或抗滑、抗磨、防粘连、改变光泽度、拒水、防锈等。在使用中需要涂层干燥过程中蜡粒子占据涂层表面,形成隔离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蜡粒子根据粒径有两种迁出方式:
1、迁移。即所谓漂浮效应,在成膜过程中随着水分蒸发带来的作用力,微小蜡粒子因其低表面能克服体系的作用力,避免大分子树脂缠绕,迁移至涂层表面均匀分布,为涂层表面提供了隔离从而降低了相互粘结。
2、球轴效应。涂层干膜厚度小于固体蜡粒子粒径,干燥过程中蜡固体粒子凸出涂层,形成如轴承般结构并实现表面隔离保护。
欢迎浏览我司微信小程序,或者来电咨询!!